达瑞生物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对于西方发达国家颇具神秘色彩的发达金融体系和活跃的金融活动自然是艳羡不已,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终于也建成了一个基础设施完善、规模庞大的资本市场。
当前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中,从业年限不到2年的基金经理约占基金经理总量的52%互联网金融正在调整中寻求新的增长点,金融科技继互联网金融调整之后受到广泛的关注,中小企业和零售部门是金融科技投资的主力。
从更长期来看,全球其实处于一个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一个新起点上。面对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下,中国的决策者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深化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思路的过程。从租赁来看,全球的租赁业务跟经济周期关联度非常高,美国的租赁业务量遥遥领先,而中国的业务量跻身全球第二位,全球业务量最大的10个国家,占据了全球市场超过80%的份额。这一政策重点的转变是与内部和外部经济形势的变化直接相关的。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出现阶段性的低点,随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举措,例如:加入WTO,国企改革,国有银行剥离不良资产并股改上市,培育房地产市场等,激发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升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增长周期,到2007年到了一个周期的高点,随后在2008年因美国次贷危机增长有一个陡峭的回落,到2009年达到一个阶段性的低点。
美国也开始了第一年的自我风险和偿付能力的评估,中国从2016年1月开始实施,从现有的数据来看,新监管要求下面实际资本提升幅度高于最低资本,偿付能力充足率比偿一代要高,尤其是财险公司更加显著。二、经济转型也在带动金融业的转型 经济转型的趋势,必然会影响到金融结构转型,包括保险资金运用在内,整个中国的金融体系最擅长的是服务于成长和成熟阶段的企业,但是在经济的转型时期有大量的初创企业,有大量的转型企业和大量的问题企业需要重组,所以经济转型带来金融转型的一个很现实的挑战就是从成长、成熟型企业为主的金融服务,向覆盖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转化,实际上在初创和转型调整阶段,企业从金融体系里面获得金融支持是明显不足的,这也是银行证券保险下一步转型服务的关键。加大力度盘活信贷存量,促进僵尸企业和问题企业不良贷款的出清,推动不良贷款的化解和处置工作,严格限制两高一剩行业的信贷额度和规模。
从产品结构来看,为减少利差收窄的不利影响,金融机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即通过综合化经营扩大非息收入,进而会增加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占比。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以及健全完善银行业结构,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银行业应合理自主确定贷款抵押率、额度、期限、利率,简化贷款手续,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增加土地流转,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步伐。三是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让短期利率的变化能有效影响存贷款利率、债券收益率和其他市场利率。
商业银行自身供给侧改革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领域。另一方面,对过剩产业、垄断行业、落后企业的信贷投放做减法。
近日,《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颁发,并鼓励地方政府部门通过贴息、风险补偿基金、担保公司担保等多种方式,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及缓释机制。进一步顺应利率汇率市场化、资产负债结构变化、表内外结构变化的要求,持续深入推进资产负债管理转型创新,推动资负配置和管理从被动、单一、表内向主动、多元、全表管理转变,更加注重全资产和大负债的动态、组合和管理。建立多元化和轻资本的业务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机制,为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奠定治理基础。
而供给侧改革也是金融业自身转型发展的助推器。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发展依靠改革开放、加入WTO和劳动人口三大红利,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通过大力发展投资银行、资产托管、财富管理、现金管理、交易型银行等新型业务和表外业务降低风险权重,使风险加权资产增速低于总资产增速、管理资产增速高于资产规模增速。以经营效率提升真正实现低资本占用和低成本扩张,以相对较少的资本投入驱动相对较大的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公司治理机制,提高经营和决策效率。从风险管控来看,利率震荡导致波动性增加,加之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其强烈的逐利动机也可能带来轻视风险的倾向,这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紧密贴合国家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大政方针,加大对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战略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商业银行更有必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和经营理念转变入手,加快推进自身的供给侧改革,以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在资产业务方面,要顺应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发展的要求,把同业业务、债券投资等非信贷业务作为发展重点,降低信贷类资产的比重。提升直接融资比率有助于避免由于依靠银行信贷加杠杆,而造成非金融部门财务不可持续的现象,有助于企业降成本、去杠杆,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如果说实体经济是肌体,资金是血液,金融体系则是血管。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大资产结构、负债结构以及表内外业务结构的调整力度,努力打造轻型银行。二是商业银行应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做好信贷投向的加减法。金融资源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金融的功能就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两者互促共生。
有利于促进居民财富的增长,引导居民理财和消费行为理性改变。通过转变经营理念和改革体制机制,金融机构将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金融资源,提高金融供给体系的服务质效。
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健全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功能齐全和富有弹性的资本市场,有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更好地满足创新型增长模式下实体经济多样化的融资需求。虽然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决定性的进展,未来仍有三方面任务需要持续推进。
然而,近来中国经济已经步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趋于优化、新旧能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时期,以往需求侧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日渐乏力,结构性的供需错配现象也较为严重,亟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现有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四是创新农村信贷制度,发展普惠金融。
二是增强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定价能力,逐步弱化对央行基准存贷款利率的依赖。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从外延粗放式的增长模式转向内涵集约式的增长模式,真正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在于金融端,关键是金融的制度性改革,核心是降低企业成本、去融资杠杆、提升资本效率。构建市场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业务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推进内部经营机制改革,充分调动银行经营管理人员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性。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高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金融资源,既是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也是银行推进自身改革和转型的需要。
通过实施用人薪酬机制改革、推行职业经理人和全员全产品计价考核等制度真正打破大锅饭,推动银行从业人员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一是积极开展投贷联动,让双创成为发展新动力。
目前中国企业的融资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2015年,新增直接融资仅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23.2%,虽比2014年攀升6.03个百分点,但仍属于较低水平。在负债业务方面,要转变以存定贷的传统理念,打造以资产驱动负债的经营思路,进一步提高负债的主动性。
有利于资金流向高收益、高科技和前景好的新兴产业和初创企业,为中国经济再平衡和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条件。金融业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改善融资结构以及健全银行业结构等方式,解放金融束缚,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更为有力的金融支撑。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进入专题: 供给侧改革 。要打破传统管理体制的桎梏,深入探索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推动经营管理模式从以块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有效提升专业化经营管理能力,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从产品定价来看,利率市场化导致短期利差震荡、中期利差下降,金融机构需不断提升产品风险定价能力。一方面,对科技产业、新兴行业、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做加法。
一、以针对性金融改革服务供给侧改革 2015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的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也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定价、结构以及风险三方面的挑战。
二、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银行自身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运行效率提升2.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